當地時間1月20日,剛剛就任美國總統的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簽署一系列行政命令,宣布將從2月1日起,對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征收25%的關稅。此外,特朗普還宣布將對進口自中國的所有商品加征10%的關稅。

“關稅大棒”下的深層背景
政治考量
通過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征收關稅,能夠展現其保護美國本土制造業的決心,向選民表明自己在踐行 “美國優先” 的承諾,以此贏取更多支持。相關利益集團的推動也起到了關鍵作用。美國國內部分產業,如鋼鐵、汽車制造等行業,長期面臨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低價產品的競爭壓力。這些利益集團不斷向政府施壓,要求采取措施保護本土產業,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無疑是對他們訴求的回應。
經濟困境
美國國內經濟當下面臨著諸多問題,貿易逆差長期居高不下,成為美國經濟發展的一大痛點。特朗普認為,通過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征收高額關稅,可以有效減少進口,降低貿易逆差。另外,美國國內產業結構也存在失衡問題,制造業占比逐漸下降,大量工作崗位流失。特朗普希望通過關稅手段,迫使企業將生產線回遷美國,推動制造業回流,促進就業,重塑美國經濟格局。
邊境管控
特朗普以邊境安全為由,將關稅作為加強邊境管控的手段。美國與墨西哥邊境長達3145公里,非法移民和毒品走私問題一直困擾著美國。特朗普聲稱,加拿大和墨西哥在遏制非法移民和毒品流入方面做得不夠,征收關稅是為了迫使兩國加強邊境管理,共同應對這些問題。他認為,通過經濟手段施加壓力,可以促使兩國在邊境管控上投入更多資源,從而減少非法移民和毒品對美國社會的危害。

加征關稅影響幾何?
北美經濟一體化的重創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自1994年生效以來,極大地促進了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之間的貿易自由化和經濟一體化。三國之間形成了緊密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相互依存度極高。然而,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嚴重沖擊了 NAFTA 及其替代協定《美墨加協定》(USMCA),使得貿易成本大幅提高,企業在三國間的貿易往來變得困難重重,嚴重破壞了協定所建立的貿易秩序。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間的信任受到嚴重打擊,三國之間的貿易爭端不斷升級。加拿大和墨西哥對美國的關稅政策表示強烈不滿,紛紛采取反制措施,提高對美國商品的關稅,這使得三國之間的貿易關系陷入了緊張的對峙狀態,嚴重影響了三國經濟的穩定發展。
相關行業的 “寒冬” 降臨
汽車行業首當其沖,美國汽車制造商長期依賴從墨西哥進口的廉價零部件,以降低生產成本。據統計,美國約50%的汽車零部件進口來自墨西哥。關稅提高后,這些零部件的進口成本將大幅增加,汽車制造商的生產成本隨之上升。為了維持利潤,制造商可能不得不提高汽車售價,這將削弱美國汽車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能源行業也將遭受沖擊,美國約50%的石油進口來自加拿大。關稅的增加使得美國進口石油的成本大幅提高,這不僅會導致美國國內油價上漲,還會對依賴石油的相關產業,如交通運輸、化工等行業產生連鎖反應,增加這些行業的生產成本,降低生產效率。農產品行業將同樣受到影響,加拿大的優質農產品,如小麥、肉類等,以及墨西哥的特色農產品,如牛油果等,關稅提高后,這些農產品的價格將大幅上漲,美國消費者購買這些農產品的成本增加,需求可能會因此下降,進而影響到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農業生產。
全球經濟復蘇的 “絆腳石”
關稅引發的貿易摩擦嚴重影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多次警告,貿易摩擦會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由于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是全球重要的經濟體,三國之間的貿易摩擦會通過貿易渠道和產業鏈傳導至其他國家和地區,使得全球經濟增長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強硬回應:加墨的 “反制之策”
加拿大的 “報復清單”
據此前消息,面對美國的關稅威脅,加拿大擬定了一份價值1500億加元(約合1050億美元)的對美商品報復性關稅清單。這份清單涵蓋了眾多品類,涉及汽車、消費品、化學品、機械和金屬產品等多個領域,約占加拿大進口美國商品總值的近三分之一。一旦美國的關稅政策正式實施,加拿大將立即對清單上的產品征收關稅,且可能會根據美國后續的行動進一步增加關稅。加拿大外長喬利表示,不排除采取任何反制措施,包括可能切斷對美國的能源出口。
墨西哥的 “堅決回應”
早在此前,特朗普表示將對墨西哥商品征收25%關稅后,墨西哥就已做出回應。墨西哥總統表態將堅定捍衛本國利益,不會坐視美國的關稅舉措損害墨西哥經濟。墨西哥計劃對美國部分農產品、鋼鐵和鋁制品等加征報復性關稅,以抵消美國關稅對本國產業的沖擊。同時,墨西哥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加強貿易合作,拓展國際市場,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此外,墨西哥還在外交層面積極活動,與加拿大等受影響國家協調立場,共同向美國表達關切,試圖通過多邊渠道促使美國重新考慮其關稅政策,維護自身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和利益。